江南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在设备上的投资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不仅花费较大,而且种类繁多。究竟该选择哪些器材才适合自己?类似的问题困扰着普通摄影人,甚至连职业摄影师往往也难以取舍。好在伴随着器材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花费少且试错机会更多的解决方案逐渐多了起来。人们通过短期租用的方式,可以更多地尝试不同的设备搭配。而那些更有专业背景与经验的企业进入,则为面向一般摄影人的器材租赁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变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行业中的这些变化,我们走访了其中一家企业——北京中视晨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同它的掌舵人邹吉亮先生的交谈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影视行业的执着与专业,是如何深植于他们的业务中并对影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公司创始人邹吉亮早先供职于央视,负责一些栏目频道中纪录片节目的导演与摄制工作。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多,品质与效率的要求不断提升,邹吉亮逐渐借助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高效出色地完成着众多任务。拥有20多年电视台从业及一线制作经验的他,随即把握机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将整个节目内容生产链条全面市场专业化,培养出优秀的团队,并在业内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他们参与制作了大量顶尖精品影视作品,像《国家宝藏》、《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改革开放四十年》等等,不但备受观众追捧,也为团队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作为一个影视人,邹吉亮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我们的谈话也自然而然地从摄影开始了。
中视晨阳总经理邹吉亮(以下简称邹先生):没错。我常年从事电视节目的摄制编导工作,也算是镜头不离手。摄像与摄影本就相通,我自然也喜欢拍拍片子。自2013年至今主持创作宣传片《全国征兵宣传片》、《三农人物颁奖礼》、《CCTV7春晚宣传片》等多部大型宣传片;大型纪录片《寻味中国》、《秦商》、《昆虫的盛宴》等大型纪录片和创新节目,为这些节目提供了世界尖端的影视器材及技术服务,加上我们的团队参与了大量纪录片与影视作品的制作,这些作品极其强调镜头感与画面美感,所以对摄影的喜爱也为我的工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同时作为一家硬件设备供应商,我们也积极尝试将摄影所使用的器材引入到专业影视内容的创作中,通过我们的整合,给专业的影视器材租赁客户更多的解决方案。
而且我们还是国内最早将专业电影机设备引入到电视内容制作上的。所以这也影响到我们如今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总是能够把电影、电视、摄影各类不同的专业器材,打通共同使用,创造出一些别具一格,更有特色的拍摄和制作效果。你看在我们的图片拍摄中,也会用到风格独特的蔡司SPR电影镜头。在动态视频拍摄中,我们也时常用到经典的徕卡相机镜头。这种灵活性也是我们的特色之一。
邹先生:咱们都是喜爱摄影的人,肯定都理解摄影人时常讲的某某镜头有哪些独特的“味道”江南体育。这种风格化,正是我们想要带入到不同拍摄领域中的。那些长期和我们合作的影视导演们,也会提出想要某些特别的镜头来尝试拍摄具有不同表现力的画面来,或者一些拍摄的环境,不适合传统设备的使用,比如过于狭窄的空间,就不适合那些硕大的电影镜头来拍。这时候就可以使用比如徕卡的那些小巧镜头出镜。
当然,我们过去一直主要服务于专业影视行业,所以公司储备了大量体系完备的电影电视拍摄器材。从2013年中视晨阳成立,我们就批量购买最新的专业电影机和以4K标准为底限的专业摄像器材。像《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超级工程》系列《风味人间》系列使用的我们当时购买的4K专业电影机来拍摄的。把高标准的电影拍摄设备引入到纪录片拍摄中,使我们一贯坚持的特色,也是我们为客户提供高标准服务的准则之一。
中国摄影报:是的,我们刚才已经被库房里如此之多的昂贵电影镜头“震撼”到了,但同时也注意到有大量索尼、佳能的微单相机和镜头。您的公司为何要购置如此之多的非专业机型呢?
邹先生:其实从2017年之后,我们的业务也开始逐步做了重新规划,公司更加专注与器材的租赁服务了。这些年器材技术的发展真的是非常惊人。现在这些索尼、佳能的微单产品,不但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过去只有专业影视器材才能具备的水平。而且在流程化操作上也能顺畅融入影视制作中,比如色彩的标准化,高码率、高宽容度等特性的加入等等。摄影器材的摄像能力已经让人刮目相看,我们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肯定要把这些体积小巧灵活,性能满足需要的设备都增加进来。但无论器材高低专业与否,保证高品质呈现效果一直是我们提供方案的基础原则。同时添置这些跨界摄影的产品,也给了我们服务更广大摄影人的机会。
中国摄影报:说到这里,我很好奇,您公司为普通摄影人提供的器材租赁服务,与其他那些常见的摄影器材租赁商,有什么不同呢?
邹先生:这里我们是有秘密武器的,因为我们在两大方向上有着很强的开发与定制化能力江南体育。一个是,我们与现在国内外一些顶级器材商有深度合作,可以和他们一起根据我们的要求,推出一些市面上独有的产品来。比如李成才导演的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为了满足拍摄的需要,我们就向老蛙定制了那个后来很出名的FF 24mm F14 2X 生态微距镜头。这类特种镜头拍出来的画面视觉冲击力极强,是一般镜头无法实现的。但首次将它应用于纪录片拍摄就是源于我们的解决方案。还有,最近咱们国内的一家器材企业,叫东正光学,他们设计的一系列电影镜头非常优秀,我们和他们一直保持深度合作,在产品研发阶段就不断交换意见,最近这批最新的电影镜头,我们就第一时间推出了租赁服务,并且你能在我们这里看到常规版和复古版两种不同的版本。这类专业镜头,是通常的摄影器材租赁商很少愿意涉及的。
再一个,我们还在一些经典镜头的改造和重制上,投入了不小的精力。许多很老的经典镜头,早就停产几十年了。如何把它们那种独特的影像味道重新带入到现在的拍摄中?我们就联合国内外的一些厂商进行改造。比如徕卡非常有名的那个M-0.8系列电影镜头,在圈内算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电影镜头了,本身存量就很少,价格又非常昂贵。那我们就引入这些镜头,进行适度的改动,以匹配现在的设备。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租赁服务来体验这些顶级复古产品。还有比如佳能手动时代推出的那个50mm f0.95“梦幻之镜”,以及它的tv版,都是非常有味道的经典老头。我们也在自己收集并对它们进行改造,今后也会放进我们的产品库,供用户租用。
中国摄影报:您提到的这些老镜头的“重生”计划,是不是与国外一些众筹网站上进行的老镜头复刻制造有些相似呢?
邹先生:不一样的。首先我们是基于收集完整的存量老镜头产品,而不是照着老的设计图做新镜头,这样才能保证那些经典的“味道”原汁原味。再者,我们会对这些老镜头进行一些深度修复甚至再造,比如对镜身进行重新制作,对精度进行精细校正。我们还会对老电影头上的齿轮进行改造,以适应现在的配件设备。这些都是我们正在花精力做的事情。另外还有佳能FD卡口的一些经典摄影老镜头,我们也会收集并修复改造,以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使用需要。做这些事情,是要有些情怀在里面的,不单单是为了业务的拓展。当然最终还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体验到这些经典产品的光影魅力。这也是我们区别于一般器材租赁商的特点。
中国摄影报:您提到的这两点,确实在当下的摄影器材租赁企业中几乎看不到。为什么您要花如此大的力气做这些事情呢?
邹先生:这里面一个是有我们的情怀在,还有也是包含了我们对今后新的业务重点的判断和期待。目前我们的主要核心业务还是针对专业市场的,比如电影、电视台,网剧市场。但是对于面向个人的租赁市场,尤其是面向摄影人的市场,我们是有着很高的期待的。我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前段时间去香港拍摄候鸟,带去的设备从500mm、1000mm、到1500mm都很齐全。在拍摄视频的同时,也拍摄大量的照片。这些设备,今后也可以为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服务。同时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等这些城市都有落地公司提供服务。另外我们也开发了微信小程序这样的线上平台,这个就是专门为方便个人用户而制作的。我们把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也体现在其中,不但有单纯的器材租赁江南体育,还有针对不同需求设计的成套解决方案。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用户体验不同设备的魅力。所以也是为了这份情怀吧,我们在追求画面极致品质的同时,也会要求自己服务的品质要跟得上。
邹先生:我们虽然是一家十年深耕于专业影视行业的设备租赁服务商,但对广大摄影人也充满了期待。摄影与摄像过去分得很开,专业与大众爱好过去也是泾渭分明。但现在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新事物的需求都发展的太快了。摄影与摄像已经快速融合,爱好者们在追求静态画面之美的同时,也对拍摄动态影像抱有极大的兴趣。我们作为专业的设备解决方案提供方,愿意发挥自己所长,把过去大家难以触及的专业影像设备,通过我们的租赁业务形式,带给更多感兴趣的用户。并且通过我们提供的完整方案,帮大家深入其中。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广大摄影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