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核磁检查为何排不上?做不起?原因在这……江南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09-18 15:25:18

  江南体育8月30日,新一期“天开创新沙龙”如期召开,主题聚焦:医学影像关键技术开发与创新应用。

  “人民健康离不开医学影像!”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教授分享一个数据:临床诊疗信息75%-85%来源于医学影像江南体育官网。无论是体检中的健康评估,亚健康检出,还是疾病治疗和康复评价,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推动检查需求的不断增强,这都凸显医学影像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CT/MR配置不足,国产化率有待提升。通用设备有余,而专用不足等结构化问题有待解决。如何引导CT/MR成像仪器高质量发展,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设备体系,成为王振常院士关注的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教授

  在本期沙龙上,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四批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大学庞彦伟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范敬凡研究员等,围绕医学影像主题分别交流分享。同时,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宇介绍了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嘉宾们从技术、人才、资金、产业、监管、人工智能等方面详细剖析了医学影像的发展之路。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四批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大学庞彦伟教授

  随着现代医疗手段的发展,病情诊断越来越精准,别管哪难受江南体育官网,拍个片子,一目了然。

  拍片子包括什么?X光、B超(B超又分黑白和彩色)、CT、核磁……“拍片子”是咱们老百姓的说法,在医学术语中称之为“医学影像”。那它们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呢?

  X光线会穿透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不会曝光,于是呈现出来白域。

  CT则是更高一级的X光,它的原理是利用X光线分层穿透人体,之后通过电脑分析二次成像。优点是分层检测,更细致,经过电脑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B超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有点像雷达的工作原理。

  核磁共振检查相当于面对一杯水,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等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所以,核磁共振也被形象的比喻为“摇一摇”、“摇摇看”。

  在摄影圈有一句话:“单反毁三代,摄影穷一生”,意思就是说摄影器材很烧钱。那么医学影像器材就得再加一个更字。一台进口的核磁共振仪来说,3000万人民币只是起步价。

  而且一台核磁共振仪的使用寿命也就十年左右,3000万一台,平摊到十年的使用寿命当中,一年光是折旧费就高达300万,一天就得上几千元的折旧费。

  话说这是几年前,进口核磁共振仪一统天下的时代。现在,随着国产核磁共振仪打破垄断,价格断崖式下降。

  2023年,央视播出了一部系列报道,叫《生产线上的中国》。其中提到,国产核磁共振仪成功突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技术封锁,实现了自主研发,并量产成功,价格是多少?260万人民币!

  进口的,3000万人民币一台,国产的260万人民币一台,差了整整十倍有余,您就知道,之前,国外企业技术垄断的时候,他们的超额利润有多暴利。

  2023年,国内新增核磁共振仪市场,上海联影占比20%,位居第一,老牌的西门子、GE,分居二、三位。

  由于核磁共振仪价格太贵,所以,我国在这个领域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核磁共振仪的数量,不足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跟美国、德国比起来,更是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

  根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国1651家三甲医院,每年大概要更新800台核磁共振仪,全国一万多家二级医院,每年更新1000台左右的核磁共振仪江南体育官网。

  普及率低,不等于需求量少,还意味着未来增长的空间大。随着国产核磁共振仪的入局,目前,中国的核磁共振设备年增长率在10%以上,远远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在国内企业的努力下,我们正在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国内的头部企业上海联影已经牢牢占据了新增装机量的第一名,并且做到了关键部件100%自研自产。

  核磁共振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成像,主打的就是一个磁场强大,因此,造一台核磁共振仪,需要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磁场。

  地球本身就是个强大磁场,但是地球磁场的强度完全不够,不足以让人体内的氢原子产生同向运动,甚至连工业级的电磁铁也不行。

  目前主流的核磁共振设备,磁场强度可以达到1.5T到3T,是地球磁场的30万倍,是普通冰箱贴磁铁场强度的3万倍。

  入门级的1.5T,顶级的,能达到7T级别,甚至更高!问题是,常规的线圈,顶多也就是能制造出0.5T左右的场强,最高也就是1T的水平,连入门级的核磁共振仪标准都达不到。

  再往上走,由于导线材料自身电阻的存在,电流加大,产生的热量能把线圈烧化。

  于是,工程师想到了超导材料,超导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0,即便再强的电流也不会发热,也不怕烧了,所以,现在主流的核磁共振设备采用的都是超导材料。

  在国际市场上,“GPS”号称垄断了核磁的供应,它是三家企业的字头简称:G代表美国的GE公司,P是荷兰的飞利浦公司,S则是德国的西门子公司。

  在国产核磁共振设备取得突破之前,咱们很多医院只能采购入门级的、1.5T场强的核磁共振设备。2020年,全国所有的核磁共振设备六成都是1.5T场强,3.0T只有四分之一,而且,3T场强的设备清一水依赖进口。

  随着国产技术的突破,国产的核磁共振设备也具备跟“GPS”一较高下的实力。

  目前,3.0T场强的核磁共振设备,咱们已经达到了技术成熟标准,5.0T级的设备也已经开始部署了。

  话说十年前,想做一次核磁检查,提前几个月就得预约,要排队几个月,价格还高昂。

  因为有核磁共振仪的医院太少了、设备太少了。哪怕到了今天,核磁共振设备已经不像当年那么稀缺,核磁共振检查依然需要提前预约,做不到随到随做。

  要想打破这种局面,一方面需要靠成像设备本身的技术迭代成熟,提升成像效率,另一方面也要靠布局更多设备来解决。

  核磁共振设备实现国产化的意义就在于此,让成像清晰度更高,看的更准,同时价格更低廉。

  随着国产核磁设备产量的提高,核磁共振仪也不再是三甲医院的专利,当二级医院也能采购得起核磁共振设备的时候,将会极大缓解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相比X光和CT,核磁检查使用的是强磁场,没有对人体有害的电离辐射,因此对人体的潜在影响要小得多,而它的成像质量又远优于X光和CT。

  从80年代核磁共振设备问世以来,全球统共只有50000多台核磁设备,咱们国家一万多台,占比五分之一。

  日本、美国每百万人口分别拥有55.2台和40.4台核磁设备,而咱们,每百万人仅拥有9.7台。

  2020年,实现设备国产化之后,核磁检查的价格迅速被拉到了千元级别。虽然便宜了很多,可是对于不少患者来说,还是有点贵。

  未来,随着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核磁检查的门槛肯定会跌破千元,变成百元级别。

  据预测,在2030年之前,国内核磁共振设备的格局还会发生重大变化。1.5T场强的入门级设备比重将下降到60%以下,3.0T的中端设备会快速上涨到40%的比重,3.0T以上的高端设备比重也有望超过5%。

  这也就意味着,核磁共振仪的国产化会极大程度提高医疗服务的性价比,花更少的钱就可以体验到更高端的医疗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