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美学科学哲JN SPORTS学与摄影
发布时间:2024-06-24 09:00:18

  JN SPORTS简介:甘田,真名陆钦尧。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广西科普作家协会首席顾问,家庭医药杂志副总编。 个...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来看摄影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知道,在相机和摄影技术问世之前,五彩缤纷的世界是通过眼睛的晶状体,投射到视网膜上才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像的。要再现这种图像,只能通过形象思维的形式,用文学和绘画来实现。文学是抽象的,绘画是直观的。这两者的结合,就出现图文并茂的绘画作品。大家知道,很多名画都有题跋。题跋就是在画上题词或题诗。有题跋的画就有更深的内涵,身价就倍增。虽然人们可以通过文学和美术作品来欣赏世间万物,但想象的成分多,直观的成分少,难以看到真实的、活生生的世界。直到相机和摄影技术的问世,人类才得以还原真实的世界,才不靠想象来感知世界。而相机和摄影技术的问世,至今才有174年的历史。现在,可以说是全民摄影的时代。我们今天能在这里学习摄影,首先得感谢发明相机和摄影技术的第一人——法国的风景画家L·达盖尔。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他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享年64岁。他原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绘画流行用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是物像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度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最后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L·达盖尔发现头一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出现在画布上。他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的想法。经过8年的探索,达盖尔终于在1837年成功地拍摄出第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2年后的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终于揭开——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会议,并在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加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可拍摄成正像的照片。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他是相机和摄影技术的鼻祖。

  那么,文学、美学、科学和哲学怎么能与摄影扯到一起呢?大家看过2013年6月20日上午航天人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电视或视频吧?发达的科学技术让航天员王亚平在远离地球300多公里的神舟10号太空船,与地面上的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互动。王亚平在45分钟的太空授课中,共讲(演示)了10道题。她在讲水在失重的情况下的奇妙变化时曾说,如果李白在太空中,就不会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情况。而她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或感觉到摄影与文学、美学、科学、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之所以强调学摄影要注重学文学、学美学、学科学、学哲学,是因为这些学科能给摄影带来灵魂,带来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英国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谈读书》一书中,对读书的好处有几句流传很广的名言。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出处的提法不尽相同。下边列举几种——

  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历史使人睿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微,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之所以说法有所不同,估计是翻译的问题。虽然提法不完全一样,但都涉及史学、文学、科学和哲学。其中,诗歌属文学范畴;数学(演算也属数学)、物理属科学范畴,逻辑修饰(哲理)属哲学范畴。

  摄影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不可能游离于文学、美学、科学、哲学之外,它与这些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为摄影而摄影,难以达到高境界,难以出高质量的作品。

  先来谈文学与摄影。文学是以文字的形式纪录世间万物,摄影是以影像的形式纪录世界万物。在相机和摄影方法问世之前,人类通过眼睛来观察、感知世界,把所看到的东西以文字作为载体记录下来,它是无形的图像。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讲课时也引用李白的这句诗,并用科学的原理说在失重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这样的景观,而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因为有地心吸引力的存在),可以让人想象瀑布从高处飞流而下的壮观情景,在脑海中有瀑布的形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的这首诗,在我们眼前展示着农历六月的杭州,西湖莲叶一望无际,鲜艳的荷花与阳光相辉映的生动画面。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红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一幅天水一色,霞鹜共飞的优美图画。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名句,让后人仿佛看到卖炭老人在凛冽寒风中卖炭的情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征战沙场的将士出征之前,举杯痛饮葡萄酒的悲壮场面,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人,也可从诗中感知当时的情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代欧阳修《生查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的《清平乐、娄山关》中的名句,仿佛让我们看到红军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攻占娄山关的壮烈场面和残阳与苍山构成的壮美画图,还包含不要陶醉于眼前的胜利,而应继续奋进的思想

  学习文学,多读诗词,即使成不了文学家和诗人,也会给摄影以启迪,为摄影的选题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与思路,为摄影创作提到更高的层次,赋予摄影作品更丰富的内涵、更富魅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谈谈美学与摄影。《辞海》对美学的解释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主要表现在艺术当中,所以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美学思想在古代就有萌芽,我国先秦的诸子,古希腊的拍拉图、阿里士多德等,都有探讨美学的言论和著作。但在西方国家,美学过去被视为哲学的一部分。直到

  年德国的鲍姆加登出版了《美学》一书,美学才从哲学中脱胎而出,成为专门的一门学问。

  年,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三卷出版,全面地联系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美学体系。这一体系曾被视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理论。狄德罗、莱辛、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唯物主义者曾对这一学说进行批判。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其《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一书中,提出“美是生活

  这些美学理论看起来很抽象,除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之外,似乎离现实很远。其实,细究起来,也是触手可及的。因为人类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双眼来观察美,用心来品味、体验美。只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美就无处不在。比如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一种先人后己的美德;现代的雷锋、郭明义等体现的是一种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行为之美;世界各地进行的选美比赛,去除商业操作的成分,其实表现的,是一种人性之美,形体之美;一些人主张骨感美,以至在全世界多数地方刮起节食减肥的“飓风”,跟风者(特别是年轻女子),往往以内分泌紊乱、丧失生育能力为代价;而有的地方则以胖为美,如日本的相扑运动员,一个个膀大腰粗,体重达数百斤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人,审美的角度往往不同。国外有位名叫

  说:“对我来说,这些体态庞大的女人,是另一种形式的美。我坚信我们有‘口味自由

  ,那便滋养出一种独裁的美学。”“我专注于她们的丰满以及女性魅力,这同时也是一种反歧视的抗议。”这位摄影师的作品在米兰艺术博览会上展出。

  拍的高清胖女裸模图。可见,不同的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不必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评判。但从健康角度看,过于骨感和肥胖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就人而言,健康的美才是理想的。美的范畴很宽泛,表现在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而摄影正是忠实地以图像的形式将各种各样的美定格下来,让之成为永恒。

  美学在摄影中的体现,莫过于主题之美、构图之美、用光之美、创意之美。如果一幅图片,主题不明,立意不好,构图欠佳,用光平淡,没有新意,就成不了好照片。不同的人,对美的感悟、评判可能不一样,但对立意、构图、用光、创意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因为这些要素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是得到公认的。我几乎每天清晨都到南湖晨练兼拍照,认识了几位广西艺术学院的教授,他们也喜欢摄影,并把美术创作的基本原理、色彩的搭配应用到摄影中来,比如,他们特别重视近、中、远景的协调,注重构图的布局,重视色彩的取舍,讲究层次感、透视感。某单位有位画家,他对摄影不了解,以为摄影很容易JN SPORTS,说,“摄影有什么难?不就是按按快门吗”?他未免太过小视摄影了。如果他也喜欢摄影,投身到摄影创作中来,并从中提升审美能力,得到美的熏陶和快乐,他是不会轻易说“不就是按按快门吗”这样轻浮的话。

  注重美学修养,了解美学的丰富内涵,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就会发现处处有美的题材,就有宽广的、美的视野。

  第三,科学与摄影。科学与摄影的关系,相信大家容易理解,毕竟摄影离不开科学,摄影器材就是科技的产物。虽然大家都拥有相机,甚至是很高档的相机,但是不是有了相机或高档相机,就像了解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儿女那样,对相机了如指掌呢?从我来说,对相机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很多功能并不了解或虽有了解,但应用起来并未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当然,我的一知半解,不等于大家也一知半解。我觉得,搞摄影,要从了解自己手中的相机开始,了解它的各个功能键,熟悉菜单的寻找和应用。现在有一种比器材的趋向,比谁的相机高档。有了“无乱兎”,又想“无乱伞”(

  );有了半幅机,又想全幅机。这种对器材的盲目崇拜,除了经济条件好,实力雄厚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搞摄影,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从事商业活动还是业余爱好。目的弄清楚了,就可以成为器材的主人,而不是其奴隶。

  我国著名摄家李少白(《中国国家地理》、《文明》等杂志特约摄影师)在他与另一著名摄影师陈奇军(《大众摄影》杂志第二编辑室主任)合著的《轻松玩转数码摄影

  教名家李少白摄影》一书中说:“我奉劝摄影爱好者一句话:千万不要盲目追求高端相机,要多在艺术修养方面下功夫。”

  时下,一些摄友热衷于购置全画幅的相机,但究竟全画幅相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配备相关的器材并不了解。所谓全画幅,就是相机的“心脏”——感光原件相当于

  胶片的大小,它能容纳更多的信息,宽容度更大,高像素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标明是全画幅的相机,如尼康

  ,比全画幅要小得多。感光元件越大,容纳的信息量就越多,能得到更多细节的图像。当然,作为配套,有了全幅相机,还得配有相关的镜头,不是全画幅的镜头,再贵再好也派不上用场。所以,有了全画幅相机,镜头也要跟得上。除了镜头,内存卡也要容量更大的,否则没拍多少,卡就满了。还有,电脑的配置也要跟上,主板和硬盘都得升级换代。主板功能不强大JN SPORTS,硬盘容量不够大,就很麻烦。所以,不要以为买了全画幅机就“一步到位”了,相关的设施要跟上才行。

  与全画幅机除了景深方面有些差异外,其他方面的成像差异并不明显”。“相比全画幅系统,

  相机的影友不必盲目追求全画幅相机,先用好手中的相机再说,如果有闲钱还不如多买几款镜头。”

  如果不是从事专业(商业)摄影,我不主张购置全画幅相机(经济条件好者另当别论)。半幅机也有好机,工作、生活用绰绰有余。

  有的人买相机,首先关心的是像素的大小。其实这是舍本求末。像素大小与容纳的信息量、出片(放大图片)的尺寸有关,像素越大,容纳的信息量越多,能放更大尺寸的照片,而不是画质的高低。比如说尼康

  拍风光片,竟然看不到噪点,片质比像素比之高得多的常见单反机和小的数码机要好得多。所以,他说,不要以为像素越高成像就越好。

  科学与摄影,不仅表现在器材方面,还包括对光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了解。相机中的白平衡,就包含光学、物理学的内容(如色温)。而色彩,除了与光学有关外,与化学的关系也很密切(特别是胶片机,涉及到照片的冲洗,放大,离不开光学、化学和物理学)。我于上世纪

  年代开始接触摄影,当时用的是胶卷,不轻易按快门。拍了照片后,到照相馆冲洗很费事,也费钱。我们几个摄影爱好者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建起了暗房,冲洗胶卷,放大照片都自己动手做。冲洗胶卷需显影、定影和漂洗,其中就涉及化学知识的应用。显影水的温度要维持在

  度左右,过高或过低都影响效果,过高胶卷容易脱膜,前功尽弃;过低则显不出来,需延长显影时间或加温。

  除了上述相关内容,摄影与科学还有很多联系。比如天文摄影(拍星轨、银河、日蚀、月蚀等,都属天文摄影)、动植物摄影、显微摄影、红外摄影(给相机进行改装,安上红外镜头,就可将景物、特别是植物拍成白色的,没见过雪的南方人,就可拍到银色的世界,可以和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观相比美)等等。

  对科学知识了解得越多,摄影的题材和内容就越广泛,并能回答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喜欢拍花者,如果对植物学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就不仅能拍出更漂亮、更独特的花卉,而且知道是哪个科属的植物,学名叫什么。学名非常重要,它是世界通用的,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拍,只要写上其学名,就像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证一样,不会张冠李戴,而如果不知道学名,只知道地方名,则很可能弄错。玫瑰花是人所共知的,但却是绝大多数人弄错的植物,情人节送的玫瑰花,可以说

  以上是错的,错在把月季当玫瑰。这种错误,还不要紧,它只是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只要送出了,心意就到了,月季也是很美的,甚至比玫瑰还美。有些是药用花卉,如果学名没弄清楚,就可能害人。比如利尿药木通,就有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白木通,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和毛茛科植物川木通等数种,虽然都有利尿作用,但后

  种对肾脏功能有损害,特别是关木通,一旦用过量,就很容易产生肾毒性。因为它含有会损害肾功能的成分马兜铃酸。有些花形、花色相近的植物,也容易弄错。如不少人常拍的虞美人,其花和果实都像罂粟,一些不严谨的人,还没弄清其真实身份,就在网上发帖说拍到了罂粟花。蛇是人类的朋友,但蛇有有毒和无毒之分,从头部的外观可判断。有毒的蛇,头逞三角形,无毒的蛇,头接近椭圆形,如大蟒蛇的头。大蟒蛇虽然个头很大,样子很吓人,但却比较温驯,胆子大的人可以将其绕在脖子上。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蝰蛇、眼镜蛇等有毒蛇,其头部都是三角形的。这类蛇,即使个头不大,但毒性很强,一旦被咬,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可能导致死亡。

  总之,科学与摄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了解得越多,就越可以在摄影世界里更自由地翱翔。

  第四,哲学与摄影。《现代汉语词典》对哲学的解释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与摄影的关联可能较好理解,世界观、价值观与摄影有什么关系?怎么把摄影与哲学联系起来?毛主席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无缘无故的恨”。纪实类题材的摄影与人生观、价值观是密切相连的。社会是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人很多。面对这个大舞台,拍什么、怎么拍,站在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的人,取舍会不相同。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摄影者,会客观地面对、反映身边发生的人和事JN SPORTS,既关注正面的、向上的、健康的题材,也关注反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题材,且以表现正面、向上、健康的题材为主,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弘扬**,鞭挞假恶丑。既不一味地歌功颂德,也不专门捕捉阴暗面的东西。

  人体摄影,一直存在争议。如果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拍人体的题材,会从美学的高度去看待、拍摄,将人体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而世界观、价值观不正确的人拍人体,则可能只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不是把最美的一面如优美的曲线,流畅的线条,健美的肌肤展示给世人,而是将镜头锁定所谓的性感部位,以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其实,如果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人体,是不会拍出让人感到厌恶的画面的。比如,它的美体现在其形态、比例的尺度上。健美的,其基部与两水间的比例、基部与乳峰的比例接近

  ),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很美的;而以猥琐的眼光看,往往侧重于表现的丰满度,认为越大、越丰满越好,一旦见到大的异性,就目不转睛,千方百计拍下来,并在圈子里作为谈资,津津乐道。某知名网站发了一组一位摄影人的人体片,主要的兴奋点在和,引起很大争议,甚至互相谩骂,最后该网站不得不停止讨论并封闭了该帖子。

  现在我国社会处在矛盾的高发期,因为腐败、分配不公等问题相当突出,社会事件经常发生。怎样看待这类问题,是摄影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视而不见、掩盖矛盾,会使问题越积越多,社会稳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如果不冷静思考,不进行正确的判断与疏导,而是放大、激化这些矛盾,就会火上浇油,引起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作为摄影人,如果关注社会问题,应从理性出发,从大局出发,既不遮丑,也不添乱,客观、公正反映相关问题,以期能得到合理的解决,让大家都能在安定、祥和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和学习。

  哲学与摄影,我个人觉得更应关注的是方法论问题。何谓方法论?《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的:“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世界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和局部的。从摄影来说,既有宏观的一面,也有微观和局部的一面。我想,作为普通百姓的摄影人,主要的关注点应放在微观和局部方面。应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执行相关的摄影理论,既要遵守相对成熟的摄影理论与方法,又不默守陈规,裹足不前。既要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又要多加思考,对书本的和别人的理论、经验进行消化吸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自己的道

  道来。关注白平衡的摄影人都知道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光源,色温是有较大差别的。看过摄影方面书籍或文章的人,都知道,日出时的色温是低的,如果拍日出和朝霞时,按此理论将色温调低,得到的效果是图像偏冷(偏蓝),而不是偏暖(偏红或偏黄)。

  在摄影界还有一种说法:“绘画是做加法,摄影是做减法。”对此,很多人将之当作不可逾越的门坎。其实,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理论都有两面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觉得,也许画家们和摄影师并不都接受这样的理论。大家熟悉的国画,多为写意的,画荷花,只几笔就将荷花钩画出来,你说绘画是在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再来看摄影,要拍出杨万里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意境,你说是在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加法与减法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该加的就加,该减的就减,不能人云

  亦云,自己不加思考。学习摄影理论和别人的经验,是要开阔思路,借鉴有益的东西,而不是当作死的教条。这正是哲学中的辩证法。搞摄影也要讲辩证法。讲辩证法会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客观看问题,更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岁左右的人,都经历过文革,都背过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站在哲学的高度去观察问题,学习知识,就会使自己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明白,就能摸索、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在摄影领域里自由地穿越。

  注:此文是在南宁市老年大学摄影系3班的讲课稿,南宁市老年大学校刊第19期(2014年3月)刊出

TOP